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快讯
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 | “金点子”(第九期)
作者:经开产投 时间:2025-08-15 浏览量:11
分享

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

“金点子”第九期

 

开栏语

为深化“英雄城市·先锋有我”活动,引导集团广大职工持续提能力、转作风、拼业绩、比贡献,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凝聚先锋力量。紧密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安排,集团公众号现开设“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专栏,以小建言撬动大格局,为集团转型发展提出好点子、想出好创意、发出好声音。即日起,将陆续对“金点子”进行展播。

 

检测规划类

01

姓名:贺朝勇

部门/子公司:武汉经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经开咨询公司(原武汉建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武汉永恒房地产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经开产投集团二级子公司、区属企业中唯一的检测公司,自2021年重启、运营以来,经营规模、效益增长迅猛。但现主营业务仅限于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测量和不动产测绘,资质及经营范围有待扩充。

原因分析

在经开区整合平台公司大背景下,区内业务及市场资源前景可观。

对策办法

一是进一步明确咨询公司战略定位,结合检测与测绘行业趋势、市场需求,聚力强化咨询公司主营业务,拓展延伸咨询业务服务链,深度强化公司做强做大的“造血功能”。二是基于市场需求及公司发展实际,高效利用经开集团的资源优势,挖掘工程勘察、绿建评估、房屋鉴定、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扩大业务规模、增加经营性业务收入。三是扩充经营范围,分阶段取得相关资质,涵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城市体检、运维检测、工程勘察、工程鉴定、工程测绘等内容。

 

检测规划类

02

姓名:张玲

子公司:武汉经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近年来,咨询公司结合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及运营管理实际,积极引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分批次完成检测仪器设备更新,但仍然存在信息化系统升级缓慢、检测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原因分析

一是检测及测绘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极高。近年来,咨询公司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业务发展迅速、营收逐年增长,聚焦项目检测与测绘服务的同时,技术成果报告数据审核、项目全过程检测对接与管理、请款资料收集、报告归档等方面的管理短板也逐步凸显,不利于服务质效的提升。二是作为技术服务型企业,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与引进、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投入不够,难以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对策办法

学习借鉴行业标杆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技术升级,以智能化、数字化提升为公司大发展蓄势赋能,实现经营、安全、质效多维发展。如:结合公司实际,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实验室智能化体系建设,引进智能化检测设备,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度;建设升级数字化管理平台,科学利用数据对工作流程、项目成本和回款等进行管理,促进公司管理效能提升;响应国家绿色发展需要,推广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雷达探测),减少对建筑结构的损伤,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检测规划类

03

姓名:杨易飞

子公司:武汉经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咨询公司检测板块区内业务发展迅速,但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对检测服务质效提出较大考验;测绘板块尝试经营政策以来,虽成效显著但区内大项目频繁被低价围标,区外市场拓展进度缓慢。

原因分析

公司检测资质受限及过渡期的经营合作模式,需在沟通协调、成果出具等方面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效。此外,区外客场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在开发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僧多肉少导致同行竞争日趋残酷;各中介公司鱼龙混杂,相互倾轧。

对策办法

一是创新服务模式,由单一检测向全链条服务延伸,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覆盖工程设计阶段预控、施工过程管控及竣工验收服务等,为业主提供“一站式”质量解决方案。二是做精、做优房测办证相关延伸服务。房测办证的延伸服务主要包括上门资料收集、流程讲解、市民之家送审、分丘测量协助、市局账户建立、楼盘表录制等,现已逐步成行业内竞争标配条件。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咨询公司需在延续服务上发力。三是弘扬国企担当,持续做好公益性服务。以汉南政务窗口服务为载体,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推进无偿延续服务,测绘技术解释全过程跟踪,用优质服务提升竞争力。

 

内部协同类

04

姓名:任思静

子公司:武汉经开绿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在集团转型发展进程中,财务领域呈现 “基础扎实但精细不足、融合深化但效能待升”的特点。

原因分析

深层来看,非核心业务占用过多资金与管理精力,导致战略聚焦不足;数字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系统协同性滞后于管理需求;融资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未能支撑转型期的资本运作需求;财务职能转型中,事前预算管控与事中风险预警的闭环体系仍待完善。

对策办法

(一)清理非核心及低效业务,整合同质化子公司股权,对无效资产进行处置,将释放资金优先投入新能源、智慧园区等战略新兴业务。

(二)构建业务融合的财务分析体系,财务人员提前介入业务,开展项目敏感性分析、现金流预测等,推动财务管控从事后核算向事前预算、事中控制转型。

(三)完善资金统筹管理机制: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统筹子公司及项目资金,建立动态滚动的资金计划机制,提升资金调度效率。

(四)提升融资创新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融资灵活性。

(五)加强财务人才梯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完善内部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财务专题讲座与外部交流;对接高校及专业机构,吸引具备投融资、税务筹划、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内部协同类

05

姓名:钱宝林

部门:武汉经开绿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当前武汉经开区正加速建设“中国车谷”创新高地,集团作为区域产业投资主力军,可能面临结构性矛盾如下:协同效能不足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水平未达区域基准线。

原因分析

传统管理架构影响决策效率,跨部门协作仍有提升空间,核心症结在于传统机制与新兴发展需求存在多维不适配,需推进组织效能升级。

对策办法

第一阶段(近期建设期) :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多维度管理功能。

第二阶段(深化推进期) :建立精细化管控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期) :推行柔性组织模式,组建跨部门协作单元并赋予适度决策权,实现产业链协同水平显著跃升。 通过推进组织效能升级破除发展瓶颈,实现审批效率显著提升,管理成本有效压降,最终以关键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实现战略升级的良性循环。

 

内部协同类

06

姓名:吴云

子公司:武汉经开绿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当前,集团在产业投资、园区运营、企业服务等业务中仍存在信息孤岛、决策滞后、资源匹配效率低等问题。例如:项目筛选依赖人工调研,缺乏大数据支撑;园区企业需求与政府政策对接不及时;内部流程审批平均耗时3-5个工作日,影响响应速度。

原因分析

一是数据未整合,业务系统(投资管理、园区服务、财务等)独立运行,数据无法互通。二是智能化工具缺失,缺乏AI分析、产业图谱等数字化工具。三是流程标准化不足,部分线下流程冗余,未充分赋能一线员工。

对策办法

构建“智慧产投”数字化平台

(一)搭建三大核心模块产业大脑:接入经开区产业数据(企业库、政策库、供应链库),利用AI生成“产业热力图”,辅助投资决策;园区云服务:开发小程序实现企业“一键申报”政策补贴、融资需求智能匹配;内部协同中台:将OA、财务、法务系统集成,推行电子签章、RPA自动报表,缩短审批周期至1天内。

(二)实施路径试点阶段:选取1个园区和1支基金团队试点“产业大脑”功能;推广阶段:根据反馈优化系统,全集团推广;增值阶段:开放数据接口与政府、银行共建生态。

(三)预期效益效率提升:项目筛选周期缩短40%,园区企业满意度提升30%;成本节约:年减少纸质审批、人力调研费用约200万元;品牌增值:打造全省首个“国资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

 

内部协同类

07

姓名:姜奇奇

子公司:综合管理部

问题现状

目前集团数字化资料库,信息管理与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资料存储碎片化。各部门、子公司的工作总结、宣传稿件、汇报材料等文件资料分散,缺乏跨部门共享库,历史数据难利用,资料调取耗时。二是信息传导断层。员工对集团重大项目进展、战略布局认知不足,导致跨部门协作低效,品牌建设合力弱。三是宣传内容产能不优。亮点工作挖掘不充分,缺乏系统化传播矩阵,品牌展示专业性待提升。

原因分析

一是管理层面,文稿类资料归档制度缺失,分类口径不一,无信息专员,流程缺位。二是技术层面,现有系统文档管理模块开发不足,数据未打通,检索功能弱;三是传播层面,缺乏内容全链条管理机制,优质素材二次开发与传播不足。

对策办法

一是依托现有钉钉或OA系统搭建轻量化“集团数字资料库”,开发统一检索门户,实现多维度检索与权限管理;二是制定资料分类管理办法,建立贡献积分制,激励全员参与;三是对接外部媒体,将典型项目转化为多元内容,在多场景传播,形成内部资源反哺外部宣传的循环,助力集团成为区域产业“形象窗口”与“信息枢纽”。

 

内部协同类

08

姓名:舒丽媛

子公司:党群工作部

问题现状

集团各个工作岗位缺乏较为明确的固定工作流程或者模式,基于实践后各岗位萃取形成自身较好的经验及做法,但未内化沉淀下来加以推广,形成传帮带,帮助相应岗位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提前避开错误。特别地,在人员调动过程中,岗位调动人员需要在不断实践摸索,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

原因分析

一方面相应工作流程未固化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模式,相互间缺少沟通交流与经验总结,形成了信息孤岛,另一方面缺乏传帮带机制。

对策办法

一是梳理总结工作及方法经验。针对各个工作岗位,总结固化其工作流程,同时对其不常遇到的问题形成总结,将其处理办法形成案例解析。二是定期组织工作流程讨论分享会。每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分享自己的工作流程,以及处理不常见问题的经验,促进同事间互学互鉴,提升改进。三是打造互学互鉴分享区域。定期收集各部门、子公司分享的好的工作经验及方法,研究确定后形成类似工作流程或者状况下的最优解决办法,并在公司OA系统内展示,并不定期更新最优解决方案。

© Copyright 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鄂ICP备2023007572号-1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