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
“金点子”第七期
开栏语
为深化“英雄城市·先锋有我”活动,引导集团广大职工持续提能力、转作风、拼业绩、比贡献,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凝聚先锋力量。紧密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安排,集团公众号现开设“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专栏,以小建言撬动大格局,为集团转型发展提出好点子、想出好创意、发出好声音。即日起,将陆续对“金点子”进行展播。
01
姓名:卢家勇
部门/子公司:武汉经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武汉经开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车谷人才一卡通”实现租房补贴线上申领,流程持续优化,惠及大学生超万人。但问题仍存:配套设施差异大,部分公寓周边商业、交通不足;服务精细化不足,青年反馈增值服务覆盖不均,物业服务品质参差。
原因分析
(一)需求多样化与服务同质化矛盾:人才涵盖专科至博士、技术工至研发人员,对居住功能(如创业空间、社交场景)需求分层显著,统一配套难以满足差异化诉求。
(二)规划协同不足:部分公寓选址与产业园区、公共交通衔接不紧密,如缺乏地铁接驳导致通勤不便。
(三)运营机制待完善:政企协作中服务标准未完全统一,物业响应速度及专业能力存在区域落差。
对策办法
(一)分层供给精准匹配 推广长江新区“学历梯度免租”模式(博士免3年、硕士免2年、专科本科5折),同步增设“创业型公寓”与“技能人才社区”,配套差异化服务如共享办公区、技师实训基地。
(二)智慧服务提效增质 深化“车谷人才一卡通”功能,接入全市交通、医疗资源预约系统;推动公寓物联网改造,实现安保、报修智能化。
(三)城产融合生态优化 布局优化:新增公寓优先布局地铁沿线及产业园周边,试点无人驾驶接驳(如“萝卜快跑”通勤班车); 配套扩容:政企合建人才综合体,嵌入平价食堂、文印理发等业态,复制中电光谷“10分钟生活圈”经验; 社群运营:常态化举办技术沙龙、电竞联赛等活动,强化归属感。
02
姓名:张杰子
公司:武汉经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年均用电量超50亿度,可再生能源占比不足5%,碳减排压力较大。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能源成本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工业企业在厂房屋顶、闲置空地等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减少对国家电网的依赖。以一家制造业企业为例,其建设的分布式电站每年可为企业提供数百万度的清洁电力,大幅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此外,一些工业企业还将光伏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电力的稳定供应和削峰填谷,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工业”模式将成为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
原因分析
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化,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应用领域正在不断降低及扩展,光伏行业正在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1、与房地产行业可以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2、与汽车行业可以推动光伏充电站和充电站的建设;3、与互联网行业可以推动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
对策办法
(一)在集团运营园区开展与光伏能源管理公司开展深度合作,由集团统一与能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厂房屋面、公共车位、企业客户等多种运营载体,实现“光伏+工业”模式的功能性全覆盖。通过兴建光伏电站来为园区功能赋能、企业电价按照工业电价标准降价销售及储能使用等方式为园区企业及周边客户提供优质、绿色环保、稳定的电能资源。
(二)积极对接华中能源局、湖北省电力公司等职能部门,积极完成年度碳减排量减排目标,争取碳排放权交易收益20%的财政奖励。
03
姓名:罗磊
子公司:武汉经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集团内存在若干长期闲置的厂房、土地等资产待盘活。
原因分析
(一)资产建成时间较长或标准较低,硬件条件无法匹配目前市场常规需求;
(二)暂未有合适客户,空地不具备开发条件;
(三)市场环境叠加竞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投资谨慎。
对策办法
(一)充分市场调研,将闲置场所或空地改造为经营性场所,增加经营收入。如对周边居住氛围浓厚或人流量达到一定程度的闲置场地,进行少量投入,改造为足球场、网球场、美食节、夜市等场所,按场次或时间段收费。如成立或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将经开区工业文化与武汉文旅特色相结合,借助城市更新政策,将低效园区改造转型为活力消费园区,塑造特色IP,可借鉴佛山创意产业园,其由六家旧工厂改造而成,后逐渐壮大为极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建筑群,目前为佛山最大型的夜经济文化聚集地,也是佛山城市名片之一。
(二)面积较大的闲置土地进行分宗,分期定制开发。
(三)对闲置厂房进行水电、消防、网络升级,分割为灵活单元(如500-2000㎡),满足中小企业“拎包入住”。(四)吸引直播电商、软件外包等轻资产企业入驻。(五)借助金融工具(如reits),将资产打包上市回笼资金。
04
姓名:卢双璧
子公司:武汉经开科创服务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一是招商方面,近年来园区企业存在一定流失,造成园区产业难以发挥规模优势,影响客户稳定性,商业配套整体发展受影响,形成一定招商恶性循环。二是运营管理方面,园区服务品质与入驻企业需求预期存在差距。尤其南太子湖园区,打造较为高端的科技型综合办公园区,办公人员素质较高、对于服务品质需求更大。
原因分析
1、招商方面,受经济环境下行影响,企业经营力普遍衰退,加上外部园区竞争不断加大,对于外部私人园区,国企园区定价机制受限,招引吸引力不足,造成招商内忧外患势态。
2、运营管理方面,公司下属管理园区仍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智慧化应用不足,影响运营效率和企业体验。较同行相比,公司运营人员有限,运营工具运应及内部办公软件普及度均存在一定差距。
对策办法
1、建立招商筛选机制:建议制定入驻企业产业匹配度、办公人数、招引渠道等各项招商筛选维度,按等级设置奖励政策。为保障政策落实,尽量避免运营主体公司承担招引政策成本。
2、提高管理工具运用:建议加速园区智能化平台搭建进度,优先启动基础服务程序(线上入驻办理、报事报修、配套空间预定、政策解读)。同时尽快普及钉钉、OA办公等软件日常工作应用,提高工作能效。
05
姓名:朱晓园
部门:武汉经开绿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一)尚未塑造成熟的、独具特色的地产品牌文化。现有地产项目未充分考虑品牌建设的连贯性,导致在市场中未形成较高的认知度。
(二)地产营销模式有待创新。集团各业务板块协同意识不强,全产业链优势发挥不够充分。
原因分析
(一)地产业务较分散。集团下属子公司企业文化、品牌定位及核心价值观等均有差异,对构建统一的品牌形象存在一定困难。
(二)全员营销的意识和落实性弱化,链长效应下降。
对策办法
(一)加强品牌塑造,增强企业和客户黏连性。立足战略发展、产品愿景,建立地产品牌,增强品牌辨识度,构建出强大的品牌资产。
(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凝聚业务发展强大合力。一是探索“地产+”模式,加强与商业运营、生态经济、社区服务等板块结合,建立“合伙人模式”,延长服务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和房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顺应政策导向,积极投入城市更新,参与经开区“微改造”、住房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产业半径。三是优化各层级营销职能,增强全员营销意识,构建上下连通、左右联动、全面推进的大营销格局。
(三)强化人才保障,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完善选育管用机制,打造符合当下房地产市场环境的高效管理团队。同时优化考核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地产开发工作。(四)强化党建引领,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06
姓名:於施文
子公司:武汉经开绿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当前房地产市场受经济下行影响,去化压力大,招商难度增加。经开·泊心私屿项目周边项目多为在建工程,短期内难以形成成熟的商业或居住氛围,进一步降低投资吸引力。
原因分析
(一)市场信心不足: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投资需求减弱。
(二)同质化竞争:项目缺乏明显差异化优势,难以脱颖而出。
(三)配套滞后:周边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项目价值兑现。
对策办法
(一)差异化定位:借鉴招商蛇口“好房子”模式,打造绿色、智能、健康住宅,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灵活招商策略:采用“以租代售”等模式,降低投资者进入门槛。
(三)提前运营预热:引入品牌商家或长租机构,先行培育商业生态,增强市场信心。
07
姓名:王鹏程
子公司:武汉神龙置业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经开区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老年人群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持续增长,开发区现有养老机构虽然数量较多,但设备设施、服务意识参差不齐,远未达到现代养老服务行业要求。
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和多样化,如对于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对策办法
利用现有房屋资源以及国家对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以及集团现有房屋运营团队,打造经开区养老产业行业标杆,助力经开去养老事业发展,更好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努力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万年。
08
姓名:李志虎
子公司:武汉经开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问题现状
目前物业板块的维修与保养业务,设施设备故障预警滞后,被动维修,维修成本高。
原因分析
目前维修工程维修与保养业务,仍然依赖传统人工巡查与纸质记录的方式,设施设备故障预警滞后,无法提前预判等问题,影响单位运营效率,增加维修成本。一方面,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各业务环节之间的数据未能有效整合与共享,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运维管理体系。
对策办法
一是引入智能运维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设备及基础设施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数据,通过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现故障的智能预警。二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通过平台,维修人员可实时获取设备历史维修记录、运行状态等信息,提高维修决策的准确性与效率,强化管理人员对维修工作的实时监控与调度,优化资源配置。